自2024年12月31日北交所一口气受理了5家企业申报后,2025年1月20日,北交所首家申报企业正式出炉。
这家时隔20天后,2025年打头阵向北交所上市发起冲击的企业正是深圳市富泰和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泰和)。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随着新能源产业升级,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实现盈利收入、利润迅速增加的同时,其IPO步伐也在加快。
而正是由于北交所具有业绩门槛要求更低,包容度更强,上市审核历时较短时间可控等鲜明特点,慢慢的变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选择通过北交所上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历经8年上市辅导和两次在新三板挂牌之后,汽车零部件企业小小科技早前正式冲刺北交所上市。
作为一家主要是做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汽车底盘零部件、新能源车电驱零部件、家电卫浴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5年4月12日的富泰和主要客户包含整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北美通用、北极星、上汽集团等。
朱江平、朱洪、WUJIANGZHONG(伍江中),三兄弟被认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持股39.73%,控制公司39.65%的表决权。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WU JIANG ZHONG为加拿大籍,朱洪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
事实上,富泰和的资本化道路相对较早,早在2015年11月12日就在新三板挂牌转型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
按照富泰和的早先意愿是在2019年2月31日之前完成IPO申报或上市,但事与愿违在2019年业绩出现了大幅度地下跌,最重要的是当年扣非净利润暴跌了83.09%仅为536.06万元。
随着2020年盈利能力显著回暖,在当年扣非净利润暴涨了311.18%的基础上,2021年富泰和真正开始启动了IPO计划。
2021年6月27日,富泰和与中德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6月29日辅导备案获得了深圳证监局受理。
需要关注的是,为此次富泰和上市保驾护航的中德证券与其关系匪浅,其控制股权的人山西证券持有富泰和1.22%的股份。
最早先富泰和选择的上市板块是创业板,于2023年11月7日富泰和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
彼时2022年扣非净利润仅4333.99万元规模的富泰和,向A股抛出了高达4.46亿规模的融资计划投向3大募资项目,其中补流资金高达8000万元,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9659.48万元。
谁料想在四个多月后的2024年3月19日,富泰和却将拟申报板块变更为北交所。
对此,富泰和表示是综合自身真实的情况和发展的策略考虑,而这几乎是近期不少改道北交所企业对外给出的公开理由。
事实上,富泰和改至北交所申报的主因,还是其净利润难以满足创业板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
数据显示,2023年,富泰和扣非净利润虽然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增幅15.92%,但扣非净利润仅为5000万元出头的5023.94万元,时间拉长一点看,2022年扣非净利润也仅4333.99万元也是不满足创业板新规要求。
在中德证券的保荐下,历经了近三年时间,共经历了10期上市辅导后,2024年6月21日,富泰和终于通过了深圳监管局的辅导验收。
半年多后的2025年1月13日,携着2024年前九个月扣非净利润远超2023年全年的盈利能力,富泰和向北交所报送了申报材料,1月20日正式获得了受理。
按照富泰和的上市计划,其欲通过此次IPO发行不超过2,977.1667万股新股以募集高达3.3亿元资金投向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两大项目,其中6000万元投向补流。
与此前创业板募资计划相比,富泰和北交所上市预计融资规模已经缩水了26%。
削减融资规模,富泰和看中的正是北交所的上市门槛更低,上市申请包容性更强。
据2024年6月17日中德证券公布的《关于深圳市富泰和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辅导工作完成报告》显示,富泰和在上市辅导中,五大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个人账户收款问题及规范情况。报告期内,企业存在使用现金、员工或员工亲属或其他人员的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的情形。
第三是,委托持股问题及规范情况。公司历史沿革及新三板挂牌期间存在以下委托持股事项:外籍人员股权代持、实控人兄弟及亲属之间股权代持、员工股权激励所产生的股权代持、外部机构股东股权代持。
在2015年11月12日挂牌时存在实际控制人朱江平为兄弟朱汉平代持公司2.06%股份未解除且未披露的情形,直至2022年5月26日双方主动解除并还原,由此全国股转公司对富泰和和实际控制人之一朱江平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监管措施。
不仅如此,2024年6月21日,朱汉平还因在自愿限售办理期间减持富泰和3,409股股份,构成股票限售违规,被全国股转公司采取口头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富泰和还因为信息公开披露违规,因公司股东中企汇与刘春燕、谢高鹏、江山之间关于公司股份的代持及后续解除事宜,全国股转公司2024年7月23日,对公司采取了口头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让富泰和IPO倍添希望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大幅度增长,在同行中也是仅次于富临精工的存在。
据2024年富泰和披露的前三季度业绩显示,在2024年1-9月,富泰和实现盈利收入6.48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6,342.04万元。
有了暴涨的业绩加持,自然使得富泰和北交所上市成功的可能性大幅度的提升,不过其审核能否顺利推进,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基本面上看,在近期新受理的拟北交所上市企业中,富泰和盈利能力非常出众。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中,富泰和营业收入分别为5.44亿元、5.97亿元、7.32亿元,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826.56万元、4333.99万元、5023.94万元,三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03%和33.32%。
慧炬财经注意到,2021年、2022年,富泰和扣非净利增速分别为28.24%、53.33%明显高于同期营收增速的16.54%和9.80%,这不禁引人质疑其扣非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的合理性。
到了2023年,富泰和一改此前扣非净利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事实,当年营收扣非净利增速分别为22.62%和15.92%。
数据显示,在2024年1-6月,其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了29.01%一举突破了4亿元达到4.21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净利润4237.97万元,同比暴涨了109.52%。
当时间进入2024年前三季度,在经历了2023年业绩不满足创业板上市要求后,2024年成为了富泰和北交所上市布局的开端。
事实上,富泰和北交所上市的急迫性,压在富泰和实控人身上严苛的上市对赌协议,也是重要原因。
公开信息显示,朱江平等人与11名外部股东签署了对赌协议,相关特殊权利条款约定了公司上市申报受理或完成上市日期。
慧炬财经注意到,这些对赌协议中约定的完成IPO申报或上市时间,最早是在2019年2月31日之前,最晚的是于2025年12月31日前,后对赌协议大多数都进行了修改、补充。
据相关协议规定,如富泰和IPO申请被撤回、被终止审查、被证券监督管理的机构或被证券交易所否决、不予核准、不予注册或核准/注册批文到期后未完成发行等任何问题造成上市失败的,投资方有权要求对赌义务人回购其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1月公司原股东与龙岗创新投、深圳创新投签订《增资合同书》,2015年1月,与龙岗创新投、深圳创新投签订了《业绩补偿协议》;2011年12月,与萍乡华丰签订《增资合同书》,2015年4月30日,与萍乡华丰签订了《业绩补偿协议》。根据上述各协议,公司原股东对龙岗创新投、深圳创新投以及萍乡华丰三家PE机构负有补偿义务。
在彼时的新三板挂牌问询中,富泰和就被问及原股东与财务投资者签订的股权回购协议是不是会影响公司股权的稳定性。
有了业绩保障,同时又早在2022年5月23日就进入了创新层,满足了在上市时挂牌满一年且为创新层企业这一必要条件,富泰和北交所上市最快有可能是在2025年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5月以来,也就是近3年多时间,富泰和已经换了4任首席财务官,如此频繁更换首席财务官,引人质疑其内部管理和治理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杨洁,1985年生,中国国籍,会计学本科学历。她曾在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任东方骏驰会计,随后去职。2016年10月至今,任富泰和资金总监兼供应链总监;2024年12月25日至今任首席财务官。
简历显示,杨梓安,男,1961年12月9日出生,汉族,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研究生学历,香港理工大学MBA,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而早在2020年12月25日,杨梓安就因个人原因辞去财务总监职务。2021年9月1日,王菲然任职公司财务负责人,但仅仅8个月后,2022年5月16日王菲然就因个人原因辞职了,随后覃媛媛接任财务总监。
简历显示,覃媛媛,曾任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员,2012年11月至2022年3月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任高级经理,2022年4月任企业内部审计负责人直至此番接任。
但蹊跷的是,3个多月后的2022年9月8日覃媛媛就闪电辞职了,彼时公司给出的理由也是因个人原因,随后杨梓安回炉重新接任了首席财务官直至2024年12月25日。
其实,富泰和自2015年11月挂牌以来,已经换了6任首席财务官分别为邵瑾(2014年5月至2017年11月)、杨梓安(2017年11月至2020年12月)、王菲然(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覃媛媛(2022年5月至2022年9月)、杨梓安(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杨洁(2024年12月至今),任期最长的三年,最短的三个月,换人如此频繁极为罕见。
2014年3月,公司首席财务官邵瑾在担任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锂业)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期间,在披露赣锋锂业购买深圳市美拜电子有限公司资产事项时,存在以下问题:1、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赣锋锂业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表与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部分填报内容错误,不完备;2、2014年3月3日赣锋锂业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内容与事实不符;3、2014年3月11日赣锋锂业停牌公告中未披露公司签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意向协议事项,信息披露不完整;由于以上事项,2014年8月29日,邵瑾被江西省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赣证监发(2014)16号);2015年2月10日,邵瑾受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通报批判处分。
尽管富泰和强调上述首席财务官更换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但首席财务官频繁更替不可避免对其财务政策连续性带来影响。格外引人猜想的是,其内部是否因有一定的问题导致首席财务官难以有效履职,这或将进一步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信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席财务官离职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整、年龄原因等,如果首席财务官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在没有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监管层的拷问质疑。
事实上,在IPO审核实践中,财总一职高度敏感重要,其掌握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尤其是在IPO审核进程中,其稳定性尤为关键,首席财务官上的频繁变动慢慢的变成了不可忽视的隐忧,是否与企业内部管理和治理问题有关,业绩的真实性如何无疑引人关注。
而与其他拟IPO企业一样,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这一问题上,富泰和也未能避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富泰和存在通过个人卡、现金代为收取、代为支付公司经营相关收入、费用的情形,个人卡收付资金规模较大。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个人卡资金流入金额分别为321.24万元、315.18万元、61.59万元,资金流出金额分别为359.44万元、302.61万元、46.88万元。
事实上,在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中披露发现的五大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个人账户收款问题。
辅导工作完成报告说明,报告期内,富泰和存在使用现金、员工或员工亲属或其他人员的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的情形。
富泰和表示,自2023年4月起停止了全部个人卡交易。对个人卡业务进行还原,补缴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建立了与个人卡、废料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此规范问题是不是完全解决,有关信息披露是否准确,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无疑是关注的焦点。
而使用个人卡收付,一方面是企业资金管理混乱,收付款流程和财务制度不完善的体现,同时也是反映了企业内控不健全难以有效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24年上交所发布的《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4年第5期,总第24期)就披露了一IPO现场督导案例,因个人卡搞黄两次IPO申报的典型案例。现场督导发现,保荐机构未审慎核查发行人个人卡的资金用途,未督促发行人将个人卡交易完整还原至财务报表,相关信息公开披露不准确。
富泰和业绩在同行中出众的同时,却是在IPO报告期内那相比来说较低的研发投入为其技术实力及创新性带来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质疑。
在招股书中,富泰和称持续注重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形成了成熟的研发体系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产出,获得了诸多创新认可。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间,富泰和的研发费用分别仅为2,301.39万元、2,239.76万元、2,701.75万元、2,273.27万元,占据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3%、3.75%、3.69%、3.51%,报告期内研发费用金额近乎垫底同行,历年来仅仅是高于易实精密。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三年一期中,富泰和作为一家营收规模最新已超过7亿的企业,其在研发投入总计也仅9000万出头。
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富泰和2021年至2023年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也仅为8.35%,研发投入比与同行可比企业相比,富泰和也几乎都是垫底。
更惹眼的是,在最能显示富泰和科技创造属性的研发投入比指标上,更在逐年走低。
富泰和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披露,其研发投入金钱2,273.27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上,从2021年的4.23%、2022年的3.75%逐年下滑至了2023年的3.69%,及至2024年前三季度仅为3.51%。
在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富泰和可比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平均分别为5.06%、4.56%、4.70%、4.36%。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交所IPO,富泰和已经取消了早前打算创业板申报时募集资金9,659.48万元的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仅保留了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募集金额不变依然为2.7亿元,但补流金额从8000万元下降为6000万元。
砍掉了9,659.48万元的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取消原因是什么?研发工作已达到预期目标了?而募投项目随意变更,这也引人质疑必要性是否充足?
无论原因如何,在研发投入弱于同行的情况下,取消了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这无疑会招致外界更多对于其不重视研发投入的质疑。
事实上,研发投入最能显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能力,虽然在盈利能力方面,去年前三季度富泰和与同行相较较为出众,但在技术实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方面却处于劣势,在研发投入上,其力度未能与业绩的增长相匹配,同时研发投入比也低于同行中等水准,能否支撑得起富泰和未来发展令人生疑。
而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非常非常重要,如何向监管层展示其有足够的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和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这或是其下一步审核推进的的重点。
作为北交所2025年开年受理的首家企业,富泰和一举一动引发了外界高度关注,携着出色业绩加持闯关,改道北交所申报的富泰和最终能否成功发行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家电智慧生活